會祖-真福 余剛貞(Jeanne Jugan)修女生平介紹

會祖-真福 余剛貞修女,又名十字瑪利亞修女,創立了安貧小姊妹會,獻身為無依無靠或家境清貧的老人服務,安置他們在充滿家庭氣氛的院所中居住,這種已發展到世界五大洲的安老工作,實在是向世人的一種呼籲;要他們關懷人類大家庭內之年老長者,慷慨踴躍地伸出同情和友愛之手。


以下便是這位謙遜會祖的生平和她給予我們的啟示:

第一期:47年的預備(1792–1839)

La Tour St. Joseph, the Motherhouse 

會祖-真福 余剛貞修女長眠處

 

余剛貞修女生於1792年10月25日,法國不列顛省的一個名叫康家鎮(Cancale)的小漁港,家境小康。父為海員,在剛貞三歲半時因海逝世,家中頓時面臨經濟困境。


1810年,剛貞在聖古隆區(Saint-Coulombe)一位子爵夫人家中幫傭,自謀生計。

 

1816年,她參加了康家鎮(Cancale)的避靜佈道大會後,拒絕了苦追六年海員的二度求婚。她很平靜地回答:「天主要求我全屬於祂,祂保留著我,為作一種未知的事業,一種尚未創辦的事業。」

 

 

要回答這個還像謎一般的召喚,在1817年,二十五歲的剛貞離家到聖瑟味城(Saint- Servan )的聖羅撒醫院(L’hôpital du Rosais)工作,並加入了幫助在俗人士度神修生活的「可奇者母第三善會」。


六年的醫院生活,令剛貞的身體狀況日差,在1823年,她辭了醫院之職。在樂高克女士家中作伴十二年,直到樂女士辭世。如今,剛貞孑然一身,她所有的只是樂女士的一點積蓄,一些傢俱,還有的,就是那無人知曉和還未實現的渴望。她決定暫時到當地的富有人家中作散工。不久,她和一位年紀比她較大的朋友芳松合買了一間小房子,內有兩間睡房和一個閣樓,離聖堂不很遠。芳松(Françoise Aubert)在家紡紗,剛貞日間到外作看護病人的工作。

第二期:13年中奠定了安老工作(1839-1852)

在1839年冬,余剛貞在聖瑟味城(Saint-Servan)收容了一位癱瘓又目盲的老婦人。不久,另一位老婦人接踵而來。於是安老工作便由此而展開了。

 

當時湛梅(Marie Jamet)和崔丹妮(Virginie Trédaniel)及崔丹妮等兩位少女亦加入老人服務的工作,成了安貧小姊妹會的雛形。這個小團體便開始草擬簡單的規則,多取源於余剛貞所屬的「可奇者母第三善會」的會規;同時,亦得到聖若望昆仲會(Brothers Hospitallers of St. John of God)的修士們不少的忠告和鼓勵。聖瑟味城(Saint- Servan )堂區的助理司鐸巴葉神父(M. Le Pailleur)被委任去管理這小團體。

 

 

不久,余剛貞修女的房子已變得太小了,幸好找到一間較大的,於是,12位老婦人喜獲棲身之地。翌年2月,余剛貞藉著捐款之助,買了一間古舊的修院,以便收容更多的老人。並且,由於忠於聖神的默啟,她逐漸領悟到她要取替老人之位,到外募捐,藉此使在俗人仕能加入這種工作,就是在人力或物質上慷慨地相幫他們的弟兄們。


1842年5月,這個正在成長中的小團體一致推舉推余剛貞為它的領導人。但于1843年12月,出乎人意料之外,巴葉神父(M. Le Pailleur)「濫用權力」,無理由地撤去余剛貞之職位。由湛梅(Marie Jamet)代上。余剛貞謙遜地,平靜地接受了。外人不知內幕,還常視她是這團體的領導人和始創者。余剛貞以令人欽崇的信德去服從。雖然,在一切事上,她都是遵命而行,但她為這個正在茁長的修會所立下的汗馬功勞是不可埋沒的。


余剛貞修女分別於1846年,在勒恩(Rennes)和弟南(Dinan)兩城,於1849年在安熱(Angers)建立了安老院。這幾年中,修會所定下的會院管理方法和向外募捐的方式,均深受她的影響。她又引導各小姊妺去活真福八端的生活,就是在謙遜和信賴之下,向老人們—「我們的主」—表現出我們的尊敬和愛護。

 

 

安貧小姊妹會-法國蘭都總院

第三期:長達27年在初學院內的退隱生活(1852-1879)

 

余剛貞突然被調回總院去了,還不如說在初學院吧!從那時起,她處身於這群被天主召喚去繼續她的工作的年輕少女中,默默地,謙遜地活著。27年之久,藉她的以身作則的生活和片斷的忠告(因她不是培育的導師之一),給每班的初學生刻印上福音的精神,這精神就是她們履行宗徒工作的活力泉源。


無可否認,這段沉默匿隱的生活,是余剛貞對修會能蓬勃發展的最有效協助。她雖被人冷落,沒有一點苦澀之容,常是那麼安詳,詠讚上主,真是達到忘我境界。


1879年8月29日,這位小姊妹們之母,在法國蘭都(La Tour-St. Joseph)總院安逝。她的臨終遺言,充分表露出她渴望與上主相會的喜樂,那時候,修會共計有2400位小姊妹。

1982年10月3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冊立真福余剛貞典禮上講道詞

 

余剛貞修女的靈修風格引著基督的追隨者,在他們心內傾注純樸、謙遜、希望及福音化的喜樂,這一切皆源自天主與忘卻小我。她的訊息能帶領已領受聖洗和堅振的人,去重新發現及踐行落實的愛德。當一位小姊妹或平信徒的生命是以天主為主時,這愛德會產生驚人的實效。

 

 

會祖-真福 余剛貞修女之法國康家鎮故居

安貧小姊妹會  台灣天主教安老院  台北縣(24944)八里鄉大崁村中山路一段33號  

電話 : (02)2610-2034  傳真:(02)2610-0773